找到相关内容140篇,用时5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平常心是道——本智禅师遗札选

    法法何曾法。”无上菩提,只要心悟;尚落意识,成有漏法。待兔守株,刻舟求剑,其可得乎?  〇法从心生,还从心灭,求法之实处,需向自性中。十方诸佛与一切含生皆同一性,但别在迷悟之觉也。不是传一纸之券就能成佛。六祖云“菩提只向心觅,何劳向外玄?”识得一万事毕。昔日东西两土祖师之传承,只是以心传心,佛佛惟传本体,师师密付本心,能悟平常之心,就是正法眼藏,亦为世尊嫡系子孙。用功之道主要,不须外觅,切勿...

    妙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130463479.html
  • 觉光长老:佛教放了大光明

    有情众生皆有烦恼,最重要的是做到“ 放下、自在、解脱 ”, 因为一切都只是“自,自调则宁”,“知足方会常乐”,应该认知缘起性空,以智慧面对人生。今天种下的善因,明天必得善果。佛教是非常重要的精神...

    觉光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491479113.html
  • 智慧的心灵

    ,自。不知"反求诸己",是因为不知自心,不知"心"的能量和智慧,不知通过自我生命而获得证悟--获得人的解放,智慧的解放。  日本有位道元禅师(1200-1253)他是日本曹洞宗的开山祖师,...尊严,水源的美好,鱼儿才有了鱼的尊严。人间本该美好,我们的世界本该美好,人才会有人的尊严。才会有人的内在心灵的品质和外在环境的品质。人的心灵的品质,固然靠自;外在的环境品质,也还是在人的自心啊!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10459763.html
  • 西方极乐世界在哪里

    面目,也影射出空性的智慧。此一切万法不离自性,一切慈悲智慧之心,本在人自心中的密意,竟是如此简单扼要。禅门行者若能念念心净,念念无住,当心无所住,彼时只有随缘而生的慈悲与智慧了。向外的是迷失的人,往...   释迦牟尼佛陀所体悟的真理,即佛教基本教义的四法印“诸行无常,诸漏是苦;诸法无我,寂静涅槃。”释尊及诸佛当然希望众生都能开悟成佛,只因众生智慧不够,无法短时间体悟因缘法则,所以运用各种方法,...

    蔡亮君

    |净土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10/0842021824.html
  • 月溪禅师答:小乘、中乘、大乘、最上乘,慢慢的说说。

    打破,无明一破,豁然贯通,柳暗花明又一村,彻天彻地的看见本来面目佛性了,古人云:佛性从,千万无从外;或者我们没有时间来照,眼由他看,耳由他听,意由他想,但是于其中要执持一个念头下疑情,我们的佛性...

    月溪禅师

    月溪禅师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3360910939.html
  • 用科学发展观来开创佛教弘法事业的新局面

    研究你”。科学研究的方法是外,也就是它要使用仪器、工具,例如要研究细菌,就要用放大镜、显微镜;要研究天文、研究星星,就要使用望远镜、光学望远镜、射电望远镜;在地面上看不清楚就把望远镜装到卫星上,如此等等,科学对研究的目标、结果都讲求实证。  佛法研究的对象是主体,是自我,说白了就是“我研究我”;佛法研究的方法是,也就是不需外界的仪器、设备,仅仅是依靠自己的身心,佛法虽有八万四千法门,归根结底...

    释宏满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83749118.html
  • 开开心心过一生,自自在在活到老

    :“活着就要快乐”。所以佛教也讲:“人活着就要放下自在”,这几句话看起来大同小异,但仔细领会却各有含义。开心,是精神层面的,是内心的活动。快乐,向何处去找?而现在人似乎更多在于外。不管,外,...佛教也讲:禅心清净境,无心万事宽。因为忍让不是弱者,而是有胸怀的大肚。这样我们就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去调整自己的心态。要知道伤心、烦恼、怨恨、忧愁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。  因此“我们要学会宽容”。相传古代...

    释宏满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55352732.html
  • 佛道两家修炼程序比较

    目标。这就需要有人去实证实修,需要有人用毕生的心血去,为人间盗来天火,引度众生。 ...甚至探求人类自我超越的途径。   传统的气功修炼中,这五个方面的内容是拴在一起的,并没有严格分开,因此传统气功修炼,在程序上是五方面的内容掺在—起的。道家的丹功称之为“性命双修”,用“性”和“命”二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462157658.html
  • 学禅不能当饭吃,但能使吃饭更有滋味

    如果把快乐定位在身体的、本能的需要,那只是较低层次的。因为感官的满足来得快、去得快,这种快乐的背后,其实是更深的痛苦。  禅悦是比较高境界的快乐,虽然它不容易获得,但得到以后能够长久保持。禅悦是于...的过程中,倡导“觉悟人生、奉献人生”为宗旨的生活禅理念、“在生活中修行,在修行中生活”的教法,让人“在尽责中满足,在义务中心安,在奉献中幸福,在无我中进取,在生活中透禅机,在保任中证解脱”;自...

    明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041663250.html
  • 心灵的智慧---不假外

    恐惧?又为什么会哭泣,总想跪下来哀求?为什么会感到自己那么缈小、生命那么脆弱、如此卑微?为什么总是依赖别人、崇拜权威、低首于霸道,以为真理都在别人的手中?原因很简单,那是由于人们只知外,而不知,自。不知“反求诸己”,是因为不知自心,不知“心”的能量和智慧,不知通过自我生命而获得证悟——获得人的解放,智慧的解放。  日本有位道元禅师(1200-1253)他是日本曹洞宗的开山祖师,曾经写了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64769419.html